邓述东(左一)
“中国好人”邓述东:脱贫路上领路人稻田里的守望者
邓述东,湘潭县射埠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农工党员,中国科协代表,湖南省科协常委,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贡献先进个人,全国十佳农技推广标兵、科普中国最美乡村科技致富带头人、中国好人等18项国省荣誉。其事迹在新华社、人民日报等新闻媒体多次报道。他30余年如一日,以“服务三农,贡献社会”为己任,耕耘在农技推广工作的道路上,诠释着“立足基层、科技兴农、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责任与担当,书写了一段“在平凡的岗位上极致绽放”的不平凡人生。
农业科研的拓荒牛。他是一个乡镇普通的农技人员,因热爱农业和岗位,曾多次放弃提拔机会,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克服了基层缺技术、缺团队、缺资金、缺设施的多重困难,经历过几十次中暑和无数次汗水的付出,用他工资的80%研发多项新品种、新技术帮助农民增产增收。选育出富硒五彩稻,获国家绿博会金奖;研发出“一种有效降低稻谷镉含量的水稻栽培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探索出再生稻高产栽培方法,能实现“一亩田种一次收两次养活三个人的目标”;探索出利用纯稻草露天种植蘑菇的新路子,使稻草变废为宝;建设了农业科技产品孵化园,为乡村振兴提供12个新技术;创办了校农合作教学模式,实现了乡村振兴从娃娃着手,得到教育部怀进鹏部长的肯定。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中,他不断挖掘一亩田的最大产值潜能“深耕一亩田”,让一亩田最大限度为农民增产增收,实现“山水田土有产业 春夏秋冬有收获”,立志使“深耕一亩田”成为助力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的百宝箱。他建立的深耕一亩田孵化基地被授牌为农工党中央社会服务基地、湖南省农科院科技合作基地。
扶贫路上的领路人。脱贫攻坚号角吹响,激发了他的斗志,毅然主动投身扶贫事业,用三年时间探索出“一亩田脱贫”模式,四年推广到湘潭全市23个乡镇50多个村,他直接帮扶的1547户贫困户脱贫,后在全省每个地州市建立了示范点,并国内多地推广,模式被评为全国产业扶贫典型案例、全国优秀扶贫案例。他在全省各地组织专题农民培训会400余场次,培训农民2万余人次,指导扶持12个合作社和26个家庭农场,培养出76户农业科技种植示范户,为农民增收上亿元。2018年底,他贫困户田中指导时扭伤右脚,膝关节松脱渍水,因放心不下试验田和帮扶的贫困户,他未遵医嘱,敷着药瘸着脚天天坚持工作,导致肌肉萎缩,至今未恢复,只能靠吃药止痛。
真情奉献的担当者。2009年,射埠镇巨鱼村因土地整理后120亩农田无法分配引起群体矛盾的问题,他主动请缨,毅然自己承包了这些即将抛荒的农田来平息矛盾,是湘潭为了工作种百亩农田的第一人。这些年,他经常用自己微薄的工资长期帮扶附近的贫困家庭、贫困学生,还将大爱献给聋哑人、残疾人,有求必应,永州宁远的聋哑人、张家界桑植的守山者、韶山永义的42个残疾人团队等都是他的爱心播种地。他推广自创的“校农合作教学模式”,在全市多所学校义务教学,年培训学生7万多人次。为了工作和他的农民兄弟,邓述东只有大家没有小家,父亲重病3年多去世却未能陪上几天,成为他人生最大遗憾;母亲居住家中,却因他早出晚归一个月也见不上几面;陪伴妻子孩子的时间更是少之又少。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他用自己荣获的10万元奖金两次采购贫困户的产品慰问了1.2万余名一线医务和警务工作者。
袁谷红(右二)
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袁谷红:群众的暖心人
袁谷红工作兢兢业业、认真负责,在乡镇一干就是30余年,在繁杂的基层工作中她都能够主动作为、勇挑重担。2022年8月,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她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
迎难而上,坚定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河口镇是湘潭县毗邻市区和县城的城郊镇。市、县重点项目多、任务重,但在项目现场经常可以看见她的身影。在大鹏西路项目,她白天守工地,处理各种突发事件,晚上组织召开村组会议40多次。争取资金240万元,硬化组道2800米,修缮山塘5口,安装路灯80盏,为4个村民小组125户群众装上了自来水。在湘莲大道二期等6个重点工作建设中,召开各类协调会议125个,解决了69个突出问题。在湘潭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中,主动承担了征地拆迁和群众工作。组织800多个党员、群众分7批赴建成项目参观,对项目涉及的1800户7100多人,她和同事们逐一上门面讲,最少的有5次以上,最多的达25次。在项目建设的500多天里,她吃住都在办公室,工作时间都在18个小时左右,就连其丈夫突发脑溢血住院到去世的半个月时间里,她没有请过一天假,仅在医院陪护了七八个晚上,第二天一早在医院随便抹一下脸就又参与到群众工作中去。
履职尽责,勤勤恳恳做好本职工作。2016年,袁谷红被当选为河口镇人大主席团主席,工作上的事不论大小,她都记在备忘录上随时提醒自己逐一去落实,事情办结后她还不忘抽出时间进行回头看。她主持建立了镇人大工作“一室六站十二家”工作机制,做到了收集民意无死角。4年来,通过这一套机制,全镇各级代表共提交意见建议144条,这些意见建议让人民群众得到实惠的同时,很好地维护了党和政府的形象,融洽了党群、干群关系。为解决既要办事又要省钱的矛盾关系,袁谷红依照上级人大要求,本着“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尊重民意、普惠共享,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可检可评、注重实绩”的原则,协助镇党委出台了该镇民生实事工程人大代表票决法工作机制。保证了对项目实施的全程监督,确保实事办出实效。
全力以赴,助推联村工作步步为赢。2018年华中村被确定为县级软弱涣散村,2019年1月,经镇党委安排去该村办点。华中村总人口3847人,党员126人,是一个三村合一的大村,社情民意复杂。她到村后,一是抓关键少数。用十天的时间对在家的党员,村民小组长等同志进行上门走访,组织支村两委成员潜心制定了工作计划和三年工作规划。二是抓党员教育管理。重点抓党员的学习,坚持参加每月的主题党日活动。三是抓精准扶贫。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70户171人,根据每户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户一策脱贫方案。帮助扶贫户销售大米、鱼、鸡、茶油等农副产品4.25万元,四是抓集体收入。2018年底,该村负债78.5万元,为解决资金问题她多次组织召开乡贤座谈会,积极向相关部门汇报工作,光一个部门就跑了5趟,将争取到的资金硬化了2.7公里村道;对村部进行了改造,方便群众来办事;安装路灯20盏;修缮2个抗旱机埠等。同时,和村干部一道解决各类矛盾纠纷50余起。2019年华中村从软弱涣散村变为一类单位第一名,2020年被市委授予“五星党组织”光荣称号。
赵赣龙
基层民警赵赣龙:热心公益 被36个孩子叫“爸爸”
湘潭县公安局射埠派出所副所长赵赣龙,小时候几次差点辍学的他,在村民帮扶下念完大学。参加公安工作后,他坚持助学8年,帮助了36个孩子,被这些孩子当成“爸爸”。如今,他资助的孩子中有6人考上大学,每次假期回来,就跟着他一起做公益。
2018年初,寒意袭人。寒冬里,湘潭县青山桥镇的上千名学生却感觉这个冬天“不太冷”。只因赵赣龙为他们送上了“温暖礼包”,同时红旗中学寄宿生在他的帮助下,结束了提水洗澡的日子,用上了热水器。红旗中学有一名学生的寒假作业第一篇作文,就是写给赵赣龙的感谢信:“您是冬天里的阳光,把暖流注入我们心中?!闭愿恿谙孪缱叻檬?,偶然得知到红旗中学生活硬件设施落后,就特意前往学校实地了解情况,得知寄宿生用热水取自最原始的“瓮坛”。有感于儿时受冻的经历,赵赣龙决心要改变孩子们的生活状况,他想通过募款的方式为学校安装热水器。2017年10月,他在微信朋友圈发起了“金秋送温暖”活动,除了募集热水器资金外,他还希望能为学生准备棉袜、手套等。他的倡议书一经朋友圈和微信群发布后,引来网友关注和资助,不到10天时间就募集到了30594元。随即,赵赣龙采购了热水器。在冬季第一轮降温前,孩子们就用上了热水器。购置热水器后剩余的善款,赵赣龙分别采购了棉袜、手套、水壶、热水袋等物资,分装成“温暖礼包”,陆续分发给红旗中学、霞岭中学、石门小学、龙舞小学等偏远学校的学生。
今年1月22日,他将最后481份温暖礼包送到高青小学等学校,完成了1000份温暖礼包的既定任务。从警以来,赵赣龙在给辖区中小学上法制教育课时,不仅成了“孩子王”,也了解到辖区有贫困学生面临辍学??醋藕⒆用强释涎У难凵?,赵赣龙时常眼含热泪,想去帮助这些孩子。截至去年暑假,赵赣龙在8年间先后筹集22万余元,资助了青山桥镇、石鼓镇、分水乡等地学生121人次。
赵赣龙说,会一直坚持助学,“希望是跟生命的长度一样”。
戴文强
见义勇为的戴文强:用行动践行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
戴文强,男,1979年出生,1999年12月入伍,在中央警卫团服役2年后,在武警长沙消防支队服役10年,现为湘潭县委政法委一名机关干部。面对轮胎和油箱随时可能爆炸的风险,他毫不胆怯,迅速疏散群众,解救受困人员,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优秀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保护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见义勇为,勇救车祸的“好心人”。2022年12月17日,戴文强周末休假外出经过开福寺附近,发现马路对面发生了车祸,一辆轿车与农用车相撞,侧翻在地,车身冒烟并滴漏汽油,空气里满是汽油味,随时有可能起火,情况十分危急??善邓鸹傺现?,车门和窗户都无法打开,司机还被困在车内。他一边疏散众人,一边迅速寻找工具击破车窗帮助司机逃离至安全地带。在消防和交警分别到达现场后,他又配合处理好善后事宜,将受伤司机送往医院就医。据了解,这样的好人好事,对他而言,已经不知道是第几次了。2013年,在湘潭市芙蓉大道上,戴文强发现一位突发疾病的学生昏倒在路边,无人看护,他主动上前搀扶报警联系家人及120救护车,帮助他及时得到治疗。今年6月某日的凌晨时分,他又护送一名神志不清的老人回家,对方家属多方辗转寻找好心人,将锦旗和感谢信送到了单位,大家才知道他这一善举。
扎根基层,默默奉献的”老司机”。在湘潭县委政法委的前坪,每个清晨,我们都能看到戴文强忙碌的身影,检查轮胎、擦洗车辆,忙前忙后。到地方这么多年以来,他始终保持在中央警卫团严谨、细致的作风开车、爱车。每次出发前,都会对各个零部件进行耐心细致的检查,确保零部件没有异常现象,才会认真开启一天的工作。司机是一个平凡的岗位,也是一份不平凡的责任。戴文强不仅要为机关同志们服务,遇到扶贫走访、疫情防控、安保维稳等特殊情况,他更是从早到晚都在县内奔波,肩负起驾驶员和工作人员的双重责任。2019年湘潭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几度易址,最终选定了湘潭县河口镇。为做好此项目,从调研、规划、环评、项目落地、实施,前后历时一年多,他每天都驾车奔波在单位和项目之间。在群众反映强烈期间,他几乎是不分日夜的在现场,遇到群众有过激行为,他随时都要准备冲锋在前,参与矛盾调解、化解工作。8个月的现场疏导、矛盾化解,湘潭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目前已经顺利施工。
爱岗敬业,舍小家为大家的“大家长”。戴文强家住长沙,与爱人长期两地分居。政法委的工作十分特殊,每逢节假日、双休通常要值班备勤,不能与家人团聚是常有的事。他的儿子还在上小学,每每听到老爸不能回家总是会黯然神伤,时间长了妻子也难免抱怨。特别是有一次儿子发高烧肺部反复感染,前后将近两个月的时间,妻子总是一个人带着儿子在医院与家之间奔波,排队、打针,看着妻子瘦弱的身影,他也感到十分愧疚。但作为单位唯一的专职司机,他不得不“扔”下妻儿,义无反顾的回到工作岗位。多年来,妻儿已由最初的抱怨、担心,转变成了支持、理解,他们都知道,这个“大家长”一定是在处理更重要的工作,特别是看到他每次路遇“不平”,都会第一时间伸出援手,更为他感到骄傲。
多年来,戴文强扎根基层,爱岗敬业,兢兢业业完成本职工作。他关心社会、关爱弱势群体,每当遇到危急情况,他永远冲锋在前。他说:“我是一名机关干部,也是一名党员,能够利用自己的专长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是我的荣幸,我也坚信在这种人命关天的时刻,只要看到的人都会这样去做?!?/p>
微光如炬成星河,文明莲乡处处都是星光灿烂。从抗击疫情的战线前沿到文明劝导的交通路口,从随叫随到的社区志愿者值班岗亭到便民惠民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从传道授业的理论宣讲团到救援解困的救援队……助力疫情防控、开展理论宣讲、传播文明风尚、致力爱心帮困、护航交通安全等,莲乡里手,四季同行。每一个奉献者,每一位志愿者犹如一颗颗闪耀的星辰,怒放着莲乡文明之光,燎原着文明之美,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着永不过时的雷锋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