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pc·mc品茶2024下载_全国空降app下载安装,微信快约500一次,300元四小时服务

弘扬文明乡风 助力文明提质——关于治理农村“人情风”的建议
发表时间:2021-10-28    来源:湘潭县文明网

 

  近年来,我县农村部分地区“人情风”不断蔓延攀高,给普通村民家庭带来了极大的人情支出压力,到了村民难以承受的境况,不仅降低了村民家庭生活质量、助长了农村不良社会风气,还可能引发社会矛盾,亟需引起高度重视。

  据调查,“人情风”有四个方面特点:一是人情支出负担越来越重。人情礼金从过去几元、几十元上百元到现在动辄几百元、上千元甚至上万元。80年代末、90年代初,每年每户人情支出约200元,亲戚朋友请客送礼每次50元以内,邻居请客送礼每次几元-20元;到了90年代后期和2000年后,每年每户人情支出在10000元以上,亲朋好友请客送礼每次500元以上,邻居请客送礼每次100-500元。二是人情范围越来越广。由于社会开放和外出务工,村民联络范围不断扩大,人情往来突破了原有亲朋好友限制,乡外、县外甚至省外人情往来普遍存在。三是人情种类越来越多。除常见的红白喜事外,还普遍存在订亲、升学、参军、乔迁、建房、祝寿、满月、周岁、生日等种类繁多的人情支出。四是人情的“面子感”越来越浓。由于“打红包、送人情”已成当前农村情感往来的重要方式,为了理顺融洽关系,村民日益重视人情往来,甚至到了不顾自身能力、打肿脸充胖子的地步,不仅是村民沉重的经济负担,还是村民沉重的精神负担。

  “人情风”之所以越来越盛行,客观上有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物价上涨等因素,但主要还是“面子”、“里子”和“根子”在作怪。一是“面子”放不下。从送人情的一方来讲,在送人情时担心自己送少了,会被认为太小气,从而脸上无光。从收人情的一方来讲,在操办具体事情时,担心不够热闹、没有排场,被亲友看不起,被邻里指“背皮”。二是“里子”伤不起。有些农户长期只出不进,就会得了面子、伤了里子,就会找机会“摆酒席收人情”,试图寻求人情往来平衡,这也是人情名目不断演变派生、越来越多的重要原因。三是“根子”除不了。人情习俗有着数千年的历史,渊源流长、根深蒂固,须绵绵发力,久久为功。

  要治理“人情风”,需把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人情的“情”字上,让“人情”能够真正符合乡情、联络感情、回归真情,需“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具体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整章建制,有规矩自成方圆。采用协商民主的方法,运用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的思维,制定村规民约,把人情规矩立起来。人情规则必须既符合公序良俗的基本原则又符合乡风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在制定人情规则的过程中,既要尊重乡村社会传统的人情习惯并吸收其积极的一面,更要大胆革除陋习,移风移俗。人情规则只有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才能被群众接受、认可和执行,可通过召开村民小组会、入户走访、广播宣传、问卷调查等方式征集群众意见,由村支两委在综合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拟定草案,再提交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户主签字同意并公布实行。据调查,我县中路铺镇柳桥村、乌石镇石峰村和河口镇石枫村等村都按要求和程序出台了村规民约,制定了人情规则。其中,柳桥村自2019年年初开始制定村规民约,至2021年元月正式签字生效时,签字率达98%以上(未签字同意的几户是“长期只出不进户”,后来都补签了),明文约定“不提倡操办婚丧嫁娶外的其它酒席,收受礼金不得超过100元,严禁借办酒席敛财”。

  2.党建引领,让党员率先垂范。村党支部要强化党的建设,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农村党员和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把榜样树起来,以优良党风和清明政风带动引领,形成清正社风和纯朴民风。据调查,柳桥村党支部作出执行“两个一律”的决议:违规办酒席、超标“做人情”的村干部一律主动请辞;一般党员违规的,由党小组和党支部严肃批评教育后仍不纠正的,年度考评一律为不合格。去年下半年,一名村干部的爱人去本村朋友家吃喜酒“挂号”300元,受到该村干部的严厉批评,当晚就去主家收回200元,主家说:晓得你搞错了,只给你上了100的数,正准备去你家退200。柳桥村自2019年倡导推行“严禁借办酒席敛财”的约定以来,村支两委干部和全体党员无一例违反。

  3.全面管控,办酒席公开透明。村红白理事会作为村党支部领导下的民间自治组织,具有凝聚人心、团结民意的积极作用。村红白理事会要对全村村民的婚丧喜庆情况了如指,“事”前交心通气、“事”中把关监督、“事”后总结表扬,把村民的“人情往来”管起来。通过红白理事会积极履职,有助于发挥各方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积极性,有助于提高人民群众参与“人情风”治理的内生动力。今年“五一”前,柳桥村红理事会了解到一名党员在“五一”节办酒席收儿媳,其收礼态度不是很明确。于是,村红白喜事理事会负责人事前与他多次交心通气,主家请求村里派出几名同志来“帮忙”,办酒当天派去4名同志帮忙,其中老村会计“写数”,另3名现场把关监督。

  4.深入宣传,让村民心领神会。充分利用广播、横幅、标语和会议等宣讲村规民约,宣传典型事例,让村民妇孺皆知,入心入脑,积极推进人情往来中村民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加快实现人情往来的功能重塑、村民间人情味的自然回归,在潜移默化中弘扬正能量,把文明新风扬起来。实施村规民约实行移风移俗近两年来,柳桥、石峰和石枫等村的村民只红白喜事摆点酒席,礼金往来都在200元以内,酒席量同比减少75%以上,已初步形成了“礼轻情义重”的人情新风尚。

责任编辑:吴 文逸
相关报道
湖南湘潭县委、县政府主办 县委宣传部归口管理 县文明办承办
Copyright © 2017 www.efczpi.cn All rights reserved. 湘潭县文明网 版权所有
地址:湘潭县易俗河凤凰中路815号 邮编:411228 电子邮件:xtxwmw@163.com